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2022年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102家证券公司由高到低分别被评为一、二、三、四档,其中,一档为申万宏源等20家证券公司、二档为华泰证券等41家证券公司、三档为五矿证券等20家证券公司、四档为中金公司等21家证券公司。
新三板挂牌公司宏马物流发布涉诉公告,披露股东将宏马物流、公司实际控制人汤建平、推荐挂牌中介服务机构国融证券、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安徽中天恒律师事务所一并作为被告被起诉。原告股东认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汤建平及其推荐挂牌中介服务机构国融证券等共同实施财务造假,达到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目的,从而使其蒙受了投资损失。
江苏证监局公布对国融证券及张志敏出具警示函的决定,指出国融证券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未勤勉尽责、认真履行审慎核查义务,违反了,并将上述行为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不过,北交所、股转系统指出,从评价结果来看,总体而言,2022年券商投行执业质量仍然整体向好,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证券公司参与北交所、新三板业务积极性不断提升。2022年度,证券公司在投行、经纪、做市、研究等各项业务上均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挂牌等业务上重点发力,平均保荐、推荐家数较前一年度分别提升43.42%、112.77%。
二是证券公司参与北交所业务的深度、广度得到集中体现。今年是北交所设立以来的首次年度评价,客观全面展现了证券公司北交所业务开展情况。2022年度,证券公司保荐上市数量明显增加,新股发行融资规模大幅上升,服务上市公司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等各项业务陆续落地。
三是证券公司合规执业意识进一步增强。2022年度,证券公司业务开展合规程度不断提升,合规质量扣分较前一年度整体降低15.35%。同时,证券公司北交所保荐、新三板持续督导等投行业务责任得到不断压实,履职尽责意识持续强化。
2022年北交所企业挂牌平均用时126天,合格投资者超526万户
此外,北交所还公布了。
北交所指出,北交所紧紧扭住高质量扩容“牛鼻子”,聚焦“科技”“中小”“民营”,增强直接融资的包容性和精准度,探索形成包容、便捷、预期性强的上市审核注册机制,申报企业从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126天,初步形成常态化发行上市节奏。
截至2022年末,北交所上市公司162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3家,较开市时翻一番;上市公司中小企业占比81%,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占比8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平均研发强度达4.18%,部分公司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或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专利。
在北交所的龙头撬动和示范引领下,新三板规范和培育功能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新三板挂牌公司6580家,其中创新层公司1658家。2022年新增挂牌270家,同比增长197%;超过400家企业申报新三板,其中私募创投机构持股近四成。
在投融资方面,2022年北交所、新三板市场累计发行融资399.28亿元,同比上升42%。其中,83家公司完成公开发行并进入北交所,融资金额163.84亿元,同比上升118%;3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发行金额合计3.15亿元;66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定向发行697次,融资金额232.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69%、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