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投资 >

短剧大淘金 “钱”途很长丨2022年度总结①

更新时间:2022-12-30 18:31

  聚焦细分领域,洞察新变化,把脉新趋势,蓄势2023年,与产业一起,等待勃勃春天。

  、百度、小米、华策影视、开心麻花、乐华娱乐等传统影视、经纪公司等纷纷加码短剧。

  增加至35部。

  平均制作一部短剧的时间为6~7天,后期上线天,上线第二个月就可以看到分账,解决了小影视公司的痛点,使制作方不再被动。”

  在长“降本增效”、对投资额度更加精打细算的当下,相比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成本的长剧集,用更“轻量”、风险更小的短剧撬动原本已经利益固化的影视市场,成为一众渴望资金的影视公司的“救命稻草”。

  快手短剧业务负责人于轲告诉

  “在快手上,有将近50%做短剧的人,他们的ROI可以大于1,有将近20%~30%的ROI可以大于2,相比传统网剧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于轲称。

  赚到快钱就跑,“短剧不是理财产品”

  “投资一部长剧可能需要1000万元,现在投50万元就能进短剧市场,太多人都想来试试。”爆款短剧背后的十二升肖创始人陆添向

  前赴后继的涌入者,抬高了短剧成本。虽然当前短剧的成本多在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左右,但过去一年,在平台和一众制作方的感知中,短剧无论是人力成本、器材成本、场地成本都增幅明显。

  “不只我们,杭州、重庆、长沙的公司都感觉很明显。从制作的各个环节来讲,以往也许200元就可以实现的,现在涨到600元了。”古麦嘉禾内容合伙人李庆玲在接受

  作为抖音和快手MCN榜单TOP3的“常驻嘉宾”,在青岛诞生的古麦嘉禾目前在全网的粉丝数逾15亿,并孵化出了集策划、演员、制作等一体化的短剧内容团队。如今,连古麦嘉禾都难以控制成本,更何况行业新人?“我们的单部短剧成本已普遍涨至20万元~50万元。”李庆玲说。

  控制成本,是当下短剧从业者都要学会的一项生存法则。“控制成本在于什么钱能省,什么钱不能省,这需要回到创作本质,作品到底是给谁看的,得有明确的标准。”汤明明向

  做漫画起家的冬漫社,2020年便入局短剧行业,接连创作出了等平均播放量超4亿的爆款短剧,是业内首屈一指的内容生产公司。其中,在优酷上线万分账票房。

  “对于内容创

  短剧赚钱,没那么容易。陆添也直言:“2022年,我们的目标都挺一致的,保本。”

  近三千部的备案短剧,也导致行业竞争混乱。中,多位平台、片方从业者均认为,众多掘金者涌入,但更多的是赚快钱,挣完就走。

  “短剧备案数量爆增的背后,60%~70%的人不是冲着内容去的,而是冲着ROI、理财的逻辑。”于轲认为,“大家要冷静、克制,不要冲动、觉得财力就能解决任何问题。短剧要拼脑力和心力,要‘卷内容,不要卷制作’。”

  单场带货GMV1250万,短剧主角带货比肩头部主播

  “很多人问我看不看好短剧未来,我当然是看好的,有更多人让短剧蓬勃起来是好事,但我认为也要冷静,任何一种创作形式,都是行内人赚行外人的钱,如何让自己变成行内人并赚到钱,要认识规则。”汤明明向

  千万分账票房,让外界看到了短剧的吸金力,但这仅仅是浮在水面上的,短剧水下还蕴藏着更丰厚的富矿,除了保底、分账收益以外,广告冠名、植入、直播电商、付费点映等专属短剧领域的商业变现模式有待玩家深入挖掘。

  

  

  “商业化变现升级是今年的新变化,越来越多头部的广告主,如小红书、支付宝、唯品会等,均十分认可短剧的品牌价值。”于轲介绍,目前短剧变现模式多围绕分账、广告以及电商展开。“未来2年~3年,短+直播对短剧来讲是非常高效的变现手段。既有一拨人可以通过内容,即分账、广告来挣钱,又有一拨人可以通过‘人’,即电商来挣钱。”

  

  电商直播带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当下不少内容制作公司、MCN机构等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向。

  在短剧女主角光环的加持下,“小网红”一只璐直播带货GMV相比之前提高了约60倍;凭借短剧,御儿古风的单场直播带货GMV已达1250万元。“GMV破了千万,还成立了自己的品牌。”于轲告诉

  如何通过短剧激活带货商业链?对此,陆添向

  回顾2022年的短剧市场,李庆玲认为:“内容迭代特别快,当有一个赛道有足够数据验证后,大家都会去跟随。”短剧已进入黄金时代,“今年进入淬炼期,对行业各个环节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口味多变且要求越来越高,大家都在打铁,看谁能打出金子来”。

  如今的短剧市场,新入局者是否还能“高攀”得起?中,多位业内人士均告诉

  “今年,一些热门短剧都是新进入的公司做的。”在李庆玲看来,机会一定有,新入场的公司需做好基本功,先对短剧行业以及短剧用户喜欢的内容建立深刻认知,抓住用户需求点。“短剧做得好,往上走的空间会很大。希望短剧未来能成为公司的一个核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