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琳,副省长戴彬彬等省市主要领导均出席了此次签约。
众所周知,隆基是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投下开年大单,足见省市两级,以及西咸新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重视和支撑,是西咸效率和速度的缩影。
隆基计划西咸再投452亿元大单,也是信号。
作为全球光伏巨头,同时为A股上市公众公司,参考隆基此前在各城市的布局,涉及到如此大体量的投资,且是高技术含量的核心主业相关项目,隆基向来审慎和严苛。
诸多投资落地的考量因素背后,除了地方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效能质量,粉巷财经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和产业配套亦是隆基注重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
显然,西咸新区近几年沉下心来,专注和潜心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和长期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长期获益的心态和打法,打动了隆基。
外界普遍印象,西咸新区这几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首先是产业布局高精尖及附加值极高,比如代表性的沣东新城先进制造业,沣西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空港的临空经济,以及泾河新城的新能源光伏。
其次,上述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和大项目的扎堆落地,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的聚集。如首批北交所上市企业同力重工、日立能源为主体聚集的先进制造业,三一重工重投的智能制造,本土则有秦川机床为链主的高端数控机床,围绕隆基的光伏产业链。
其中光伏产业,是西咸新区重点打造3条主导产业链之一,在泾河新城布局了光伏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正围绕光伏新能源产业上下游及核心配套设备、材料建设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目前,光伏产业上下游已配套了诸多重点产业项目,隆基此次投的单晶硅切片及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此前的光伏产业园系列项目和中央研究院总部,陕煤研究院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和新能源核心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拉普拉斯光伏及半导体工艺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创普斯磷酸铁锂产业园等。
粉巷财经粗略计算,以上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头部企业,核心重点项目,且均是大体量投资,耦合地方布局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雄心,其实已经具备了放大互乘及产业虹吸效应。
隆基再下452亿元大单,也意味着西咸新区专注实体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已经开始“变现”,兑现为成如隆基这样大公司和大项目的投资。
其次,隆基此次继续加码西咸新区,背后也是其科创载力和能力的看好。西咸新区是陕西最大科创平台秦创原的建设总窗口,这种高规格、战略,高举高打的科创平台,能在人才、资本、技术和创新上给予企业的综合支撑,是西咸新区独特和差异化的竞争力。
隆基此前将支撑光伏技术研发创新的中台,中央研究院落在西咸也是如是逻辑,452亿元大单中包括单晶硅切片及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是强技术项目,需要秦创原这样的专业科创平台支撑,此对龙头来说,有绝对的吸引力。
事实上,452亿元大单背后,除了是西咸专注和长期做实体经济和产业最终变现的结果,更深层次在于,反映了开发区增长方式的“变调”的风向,即真正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各种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初衷,在于以更灵活的体制机制,以及差异政策优惠来驱动地方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开发区模式也的确造就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但早期开发区的增长模式,其重要的驱动力政策招商,天花板有限,且红利已经过去,依靠政策优惠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已经被消解和拉平,且造成开发区同质竞争、资源浪费、发展质量粗放等弊端。
当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刚刚结束的陕西省两会亦定调,要讲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着重强调了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
粉巷财经西咸新区的增长方式已经是在依靠产业招商和发展,以及创新驱动,经济的高质量已经领跑开发区了。
产业发展上,即前端围绕产业布局和招商,抓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高质量大项目、好项目投资落地,后端政府做好营商环境优化、资源精准对接与优化配置,来驱动新区高质量发展。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西咸新区共签约213个项目,总投资2411.85亿元。世界500强14家,中国500强22家,50亿元以上项目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58个,以上模式已然是常规操作了。
而且,粉巷财经观察发现,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即新区做好实体和产业,“变现”为高质量企业和项目的落地,这些龙头又助力和带动地方产业上下游聚集,形成具有强吸引力的优势主导产业。
同时,西咸新区本来就是国内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立区以来西咸一直在探索和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秦创原是难得机遇也是舞台。
借助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的增长方式已经在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变调,数据显示,2022年西咸新区新增科技型企业103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3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135亿元,分别是2021年的1.8倍、2.4倍、2.5倍和1.2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112%,新增孵化器15个、专业服务机构32个。新增基金7只,总规模61亿元,累计达17只、107亿元。
其实,隆基作为全球新能源技术附加值最强,最知名的巨头企业,选择再重注西咸,亦是秦创原总窗口创新驱动的最好佐证。
在粉巷看来,隆基投资不仅是缩影,其实更是信号和风向,452亿元的是省市两级包括西咸新区“拼经济”、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信号。
且与多地寻求外资拉订单不同,这次拼经济的动作是从内部寻求增长,亦是地方经济具备内生动力的体现,优质本土企业催生出大单项目。此前,陕西预计全年GDP增长4.5%,总量将超过3.2万亿元,粉巷有理由对陕西未来经济保持乐观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