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想挂号吗?我来帮您。”8月17日上午7点半,宁波宁海中医医院门诊大厅,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看到一位老年患者在自助挂号机前犹豫不决,立即上前帮忙。帮老人完成挂号后,志愿者还引导他前往就诊科室。
“今天,我们团队的志愿者除了在医院导医外,还有不少人在村里的核酸检测点、高速收费站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宁海县岔路阳光公益服务社负责人王乘红表示,该团队是2012年成立的,目前有志愿者800多人,几乎每天都有上百名志愿者活跃在宁海需要志愿服务的地方。
“这些年来,我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政府、社会对志愿者越来越看重,越来越关爱。”王乘红说,如今,参与志愿服务非常方便,大家只要动动手指,就能通过手机上的“志愿浙江·宁波We志愿”平台报名、认领岗位。志愿组织也能通过平台发布服务需求信息、招募人手,平台还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都提供保险服务,让志愿者“无后顾之忧”。宁海县今年还发布志愿服务礼遇激励办法,志愿服务时长能兑换礼品和服务回馈,外来务工人员能凭借服务信用时长得到相应的量化积分等。
“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市里、县里有这么多优待志愿者的措施,让我们有了一种荣誉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觉得非常温暖。”王乘红说。
作为文明之城、爱心之城,宁波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越来越有荣誉感的背后,是宁波的志愿服务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
今年3月,新修订的《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中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覆盖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个过程。《条例》也进一步扶持和保障志愿服务事业,例如,规定市和区人民政府可以在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卫生健康、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制定具体措施,给予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优待激励;鼓励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志愿者提供便利和优惠待遇等。
今年3月也是《条例》实施后首个宁波市志愿服务主题月,宁波集中开展了志愿服务文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推广和成果展示,推出免费乘地铁、免费乘船夜游三江口、免费观影等多项举措礼遇志愿者,激励更多人行善向善,投身志愿服务。
今年3月,优秀志愿者代表参加乘船夜游三江口活动
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相关部门、社会层面的共同参与,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及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评选表彰、宣传激励、关爱帮扶、保险保障、礼遇优待、项目资助“六位一体”志愿服务激励嘉许机制的不断完善,也为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增添了持续动能。
目前,宁波共有注册志愿者215万人,志愿服务组织1.4万余个。宁波积极营造礼遇志愿者、尊重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不仅实现了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更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