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次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盐城市松江路小学举办。40多名教育骨干全面了解市松江路小学管理模式、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等办学情况,观摩该校全面托管两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大家齐聚一堂交流观摩感想,共商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优质教育更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十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大事、发展大事来抓,通过打好科学布局、资源整合、体系完善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真金白银”投入升级教育服务。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教育。2021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支出达4.16亿元。近5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幼儿园8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080个;新建北京师范大学盐城附属学校等中小学4所,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5900个,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十年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发力全面落实相关资助政策,每年各类受助学生约870人次。同时,保障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截至2022年9月,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义务教育阶段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近1500名。
合作办学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优质教育更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迈进“十四五”以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2020年市松江路小学由市第一小学整体托管后,今年1月份,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又与市教育局开展全方位合作,步凤中学、步凤小学分别由市初级中学、市第一小学整体托管。北京师范大学盐城附属学校、盐城外国语学校获广泛认可,成为盐城市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市松江路小学、区实验学校、区幼儿园获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足球特色校园”、市“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校等称号……“学有所教”加快向“学有优教”转变,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随着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受关注度也随之提高。近年来,区内在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全新体系焕发学生无限潜能。长期以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细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大课间、趣味竞技、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各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双减”背景下,进一步构建完善“五育并举”体系,扎实推进校内育人质量提升,不断丰富均衡课后服务课程资源,更好地推动城乡之间校内“提质减负”齐头并进。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学校以延时服务“托”起多彩童年,劳动教育赋能健康成长,通过深耕校内自主研发和借力校外各方资源的形式,累计发布200余门精品课程,为孩子们课后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优质选择。校园里随处可见师生实践场景,孩子们不断追问、求索,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观察、质疑、思考的习惯,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坚持做到多看、多想、多讨论,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化建设,特别是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上持续用力,推动关爱特殊群体民生工程和全面实现“五育并举”有机融合,让特殊群体学生同样绽放人生的精彩。十年里,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创建省优质幼儿园5所、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1个、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特色文化建设项目2个、市新优质初中学校2所、市小学内涵建设先进学校1所,高品质民办学校2所。
深化改革培育教育发展新动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专任教师总量从2012年的410人增加到2021年的1475人,增幅达260%。这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支撑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优质教育的“中流砥柱”。近3年来选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02名、名校优生9名,累计引入和培育省特级教师5名、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7名、省市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市级“四有”好教师团队2个、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3名、市学科带头人33人、市教学能手63人,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立项或结题100余个,市级及以上论文评比获奖1200多篇。
此外,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建立健全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与职级晋升、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绩效工资分配等人事制度关联机制,激发教师的从教热情。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今年暑期,有4位校级干部、20名教师进行交流轮岗。同时,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邀请名校教师讲座和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