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玄马镇: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模式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更新时间:2022-08-18 20:18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从严管理党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时刻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今年以来,玄马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主动谋划,创新推出“5+2”党员分类管理模式,进一步引导广大基层党员积极履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岗双责”督促好在职党员。围绕党支部建设,重点加强在职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组织、纪律和制度规范管理。通过“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和“五带头”作表率倡议活动,提升党员干部履职担当、推动工作、服务中心的能力和素养。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建立社区报到服务工作机制,组织机关在职党员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定期开展联村联户、结对帮扶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需求,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督促在职党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履行好工作职责。

  “设岗定责”引导好无职党员。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将无职党员划分为思想政治工作、公共事务、经济发展三大类,设置政策法律宣传岗、社情民意反映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突发事件应急岗、邻里纠纷调解岗、环境卫生保洁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党风廉政监督岗、科学技术推广岗、信息咨询服务岗、勤劳致富示范岗、乡村振兴爱心岗12个岗位,全面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明确岗位职责和标准要求,确保每个党员至少有1个工作岗位,为无职党员干事创业、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真正使无职党员有职有责、有职有为、有位有为,将小岗位的“微能量”汇聚成乡村振兴“大能量”。

  “互联网+”管理好流动党员。依托“互联网+”手段,探索“互联网+支部”新路径,通过QQ群、等,建立网络党支部,为长期流动在外的党员搭建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传达党内有关决策部署、分享交流思想。建立支部委员一对一专人联系制度,定期了解外出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对流动党员不良思想倾向予以及时引导纠正。同时,利用中秋、春节等集中返乡时间,适时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党员冬训等工作,使党支部牵好“风筝线”,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管理不断线、服务不掉链”。

  “送学上门”服务好老年党员。采取“送学上门”方式,定期赠送“红色包裹”,使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有效落实党员教育工作任务。利用老年党员聚集休闲娱乐等有利时机,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并赠送有关学习资料,通过推荐、、电影等方式,让老党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个人专长、兴趣爱好、工作经历等实际情况,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拓宽他们发挥作用的渠道,引导老年党员继续发挥余温余热,为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一户一策”帮扶好困难党员。建立弱困党员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定期更新,及时掌握弱困党员生产生活条件现状,做到家庭情况清、身体状况清、就业现状清、技能技术清、就业愿望清。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致富路子的困难党员,开展致富能手与困难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对高龄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由专人结对联系,积极落实帮扶、救助政策,解决困难党员的生活问题。同时,定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及时兑现慰问金,以困难党员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难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规范发展党员,把好“入口关”。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五大阶段25个步骤,安排专人对入党申请人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到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考察及转正等环节的登记表、请示报告、档案等材料进行审核把关,严格发展党员政治标准、严把发展党员程序、严格规范发展党员档案、严肃发展党员纪律,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同时,理清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档案材料审查清单,要求各党支部将学习发展党员工作流程作为一项重要业务内容,力争学深悟透强运用,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提升基层党建业务能力素质。

  处置处分党员,把好“出口关”。通过组织党支部成员和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等党内法律法规、章程条例,持续释放党中央以铁的纪律管党治党的强烈信号,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党员行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对违犯党纪党规的党员,通过认真调查核实、大会讨论决定、本人签署意见等程序,依纪依规开展处置处分党员工作,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使每一名党员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升自身修养、提高服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