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 >

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周年 聚焦探索城市更新与成渝发展未

更新时间:2023-01-06 15:57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进建设3周年之际,由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联合

  发布会上,“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十大创新实践案例”“十大区域典范案例”等30个特色鲜明、亮点凸显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更新代表性项目相继揭晓,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更新领域提供了可、可借鉴的实施经验。

  双城经济圈三周年 有机更新让城市“焕新”

  新春伊始,行走在川渝各地,随处可见“旧貌换新颜”的城市街景和打卡“新空间”。

  成都玉林东路破解产权分散难题,成立国内首个多业权街区共发展联盟,打造特色商业街区;重庆渝中区改造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打造强体验性文旅商业示范基地;成都金牛区着力营造“市井味、时尚范”的爱情文化打卡新地标;成都东部新区通过城市空间规划,打造引领成渝地区相向发展的公园城市“高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背景下,川渝城市更新的成果,真切地融入在老街新城里,映射在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

  时针回拨至三年前,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成为川渝两省市必须担负好的政治责任。

  三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在全国大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加快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阶段,更需要通过城市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业内相关专家表示,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探索实践的不断纯熟,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各类投资主体将投身城市更新领域,在带动新一轮地方投资增长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带动成渝地区产业迭代升级。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纯

  “城市更新之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意义,一是实现区域再激活,做强极核功能。二是重塑区域空间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纯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城市更新的着眼点在于以项目带动区域的经济社会更新,通过探索挖掘更具活力、更有内涵、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道路,打造一个更加宜居、更加韧性、更加智慧的城市。

  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千里

  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千里现场发表了题为的主旨演讲,分享了提升重庆市解放碑-朝天门大道品质提升工程的城市更新案例。该片区城市更新通过优化车辆交通、完善服务设施、突显文化特色、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实现街道的复兴。他强调,城市更新应“以人为本”,突显城市本质。“在城市的有机生长中,新一轮的城市有机更新应注重与城市日常生活、城市活力的相关性。”徐千里表示。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柴铁锋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柴铁锋则以为主题进行演讲时指出,“城市更新带来的空间重构会导致原有的历史文化、生态空间、社会权益产生巨大的变动,在实践中,城市更新必须恪守历史人文底线,找到城市的魂;守住生态宜居底线,恢复城市的脉;坚守公平正义底线,留住城市的本。”城市更新应秉持“共享、共建、共治”的目标,以成都玉林东路设计实践为例,存在大量的多业权商业项目,设计团队提出五个“一”业态运营策略,即保留一批、招引一批、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挖潜一批,使原有租户、社区居民和游客等多元主体可以平等地共享更新成果。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刘民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刘民长期关注城市更新行动,他在以华西坝片区为例发表的题为的主旨演讲中表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不应对建筑风格进行过度干预。”在他看来,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许多有风格有文化有特点的片区得以保留、修复并焕发活力,离不开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也离不开对文化基因的传承。城市之所以能有自身的魅力,就是城市有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样化群体,保留城市记忆、增加城市活力,是城市更新的理想状态。

  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中国区发展首席吕慢

  活动现场,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中国区发展首席吕慢也通过连线发表了致辞。她表示:“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更新论坛作为一个开启,架起了一座中国城市更新与世界的桥梁,将专家、学者、城市的设计者、建设者连接起来,推进城市活力和城市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助力中国城市更新迈入新进程。”

  在接下来的圆桌对话环节,来自成渝两地高校、设计企业、媒体和泛创意机构的专家进行了头脑风暴。

  有益成果推广 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2022年末,住建部总结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和各地经验做法,印发了。

  其中,重庆有5项经验做法入围,涉及统筹谋划城市更新制度、机制和政策,开展城市更新专项体验,探索“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实施模式,开展“三师”进社区行动,及鼓励用地指标弹性配置等方面。成都市“探索全过程一体化推进模式”及“设立城市更新专项资金”2项涉及资金投入、资金保障的经验做法同样榜上有名。

  事实上,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成都起步较晚,却迅速走在了全国前列。2021年,成都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从机制、政策、制度、标准、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正如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所说,经验,制造一切未来;经验,是所有过去的成果。随着城市更新项目在以重庆和成都为代表的成渝地区多点开花,2022年9月,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就联合

  “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是城市更新的目标所向。” 本次活动执行单位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美学与设计评论专委会主任委员肖福林表示。此次评选出的优秀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具有综合研究和长远规划的,重视更新的质量和人文关怀,用“绣花功夫”来提升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