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投资 >

从“靠天吃饭”变“看数生产” 新沂传统农业实现“云管理”

更新时间:2022-10-28 16:16

  眼下,水稻进入灌浆和成熟关键期,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在新沂市,万亩高标准农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种植户不进农田,可知田间事,从“靠天吃饭”变成精准的“看数生产”。

  走进新沂市草桥镇房场村的水稻示范园,种植户于建江正打开电脑登录新沂市高标准农田综合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查看稻田墒情,当看到稻田缺水预警信息后,他立即来到泵站对田块进行补水作业。

  新沂市高标准农田综合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依托安装在田间的数字信息采集设备,可以实时传输田间墒情、苗情、温度、湿度等信息,并根据已经建立的参数,制定最优的灌溉方案、施肥方案和病虫害管控方案,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种植户的手机上。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新沂的水稻种植搭上了“智慧快车”。位于新店镇红旗村的省级示范基地内,种植户王义胜也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巡田作业。

  智慧农业一端连着科技,一端连着农业。近年来,新沂市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农业技术,不仅对土壤的墒情、肥情、苗情、环情等信息进行监测、分析、汇总,隔空“传递”信息;还利用“智慧系统”时时“分解”天气元素,精准实现农田环境、作物生产全过程的数据掌控,从产地环境、耕种管收全过程对农产品进行溯源追踪,真正让传统农业实现了“云管理”。截止去年底,新沂市累计投入智慧农田建设资金达5000万元,今年又投入3000多万元,在粮食生产重点村镇建设9个智慧农田示范点,智慧农田面积达2.3万亩,新增9100亩,示范点所采集数据同步作用于周边近30万亩农田,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智慧农业发展新格局。